1、開穴與施基肥
定植穴需提前1個月挖好,定植穴的大小一般為60厘米×60厘米×60厘米。穴土表層土與底層土分別放置。每個定植穴施15kg腐熟的有機肥和0.5千克鈣鎂磷肥。
施基肥時先將表土填入穴中,再將有機肥、鈣鎂磷肥與底層穴土攪拌均勻混合成肥土備用。定植時間一般在5-11月,在陰天的下午較好,以避免山竹小苗受到太陽光灼傷。
2、小苗定植
選擇實生苗,或者嫁接苗定植都可以。栽苗前去掉病蟲枝葉及殘葉,再剪去一些過多的葉片,避免蒸發(fā)量大,失水過多。種植時,先將混勻的肥土填入穴中至40厘米,然后去掉種苗營養(yǎng)袋,放入穴中,種苗的支撐棍不必,帶棍一起栽苗,發(fā)揮防風的作用。
接著回填肥土,用腳踩實后淋足定根水。山竹定植的株行距規(guī)格一般為4米×6米,種植密度為每畝28株左右。地形平坦、土壤肥沃的園地密度可減少至22株/畝。
3、遮蔭
山竹苗生長需要弱光照條件,否則易曬傷枝葉,因此要對苗進行有效的遮蔭。在山竹四周打樁,用木棍、竹竿或PVC管作為支架材料,再用透光率(遮蔭度)為90%的遮陽網(wǎng)固定在方形支架上,搭成方形遮陽棚遮擋陽光。
4、根區(qū)覆蓋
山竹苗定植后對其根區(qū)覆蓋,可以提高成活率??梢岳脠@區(qū)內生長的鐵芒箕覆蓋根區(qū),既能有效保持根區(qū)土壤濕潤,還能增加根區(qū)土壤有機質,以及抑制雜草生長。一般從樹干向外直到樹冠滴水線內的30cm范圍內保持覆蓋。根區(qū)覆蓋對保證山竹健壯生長實用有效。
擴展資料:
生活習性:
莽吉柿對土壤的適應性廣,相對粘土,山竹更喜歡有機物豐富、pH值在5-6.5的砂壤。
排水條件要求好,莽吉柿快速生長時對水分的需求較大,熱帶地區(qū)年降雨量在1300-2500mm就能滿足其旺盛生長;年內降雨量分布的均勻程度也會影響山竹的生長速率,一般均勻分布的降雨量更有利于莽吉柿的快速生長。
莽吉柿是典型的熱帶雨林型果樹,在25-35℃、相對濕度80%的環(huán)境下可以生長旺盛,20-25℃的溫度范圍也能滿足山竹生長的基本要求。但是,當溫度降到20℃以下時,山竹生長會受到明顯的抑制;當溫度長期低于5℃或高于40℃時,會引起山竹植株的死亡。
莽吉柿早期生長需要弱光環(huán)境,蔭蔽度40%-75%最適宜山竹的生長。直接光照下,山竹的葉片,特別是新抽生的葉片,容易受強光照射而灼傷。
莽吉柿壽命長達70年之久,但生長緩慢,從栽培到結果需要七、八年的時間,果實成熟期為10-12月,以11-12月產(chǎn)量較高。
參考資料來源:
種植山竹山竹怎么種植山竹,既可以指植物山竹也可以指這種植物的果實山竹。山竹原名莽吉柿,原產(chǎn)于東南亞,一般種植10年才開始結果,對環(huán)境要求非常嚴格,因此是名副其實的綠色水果,非常名貴,其幽香氣爽,滑潤而不膩滯,與榴蓮齊名,號稱“果中皇后”。
【其他稱謂】山竹,山竹子,鳳果,倒捻子
【英文名】Mangosteen,Mangostan
【馬來名】Manggis
山竹
山竹,原產(chǎn)于馬來半島和馬來群島,在東南亞地區(qū)如馬來西亞、泰國、菲律賓、緬甸栽培較多。屬藤黃科常綠喬木,樹高可達15米,果樹壽命長達七十年之上。葉片橢圓,花似蜀葵,瓣紅蕊黃,大多為春花秋實。該水果雖然種植成本不高,但需種植多年才可收獲,一般在定植后10年才能采果。因產(chǎn)量不高,以致物罕為貴,售價常比美國的“五腳蘋果”高出一兩倍。臺灣冬季氣溫較東南亞低,風土未能適應,因此雖在20世紀初即開始引種試驗都未能成功,目前臺灣尚未實際經(jīng)濟栽培,其關鍵在于高溫為其重要生長因子之一,如氣溫低于4°C,必遭寒害致死。山竹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脂類,對機體有很好的補養(yǎng)作用,對體弱、營養(yǎng)不良、病后都有很好的調養(yǎng)作用。
山竹樹的種植
整地栽植
擇土層深厚和交通、管理方便,有排灌條件的荒山坡或田地,割去灌木雜草,挖除樹根、竹鞭,全面挖 栽培要掌握要點
深30厘米。結合翻耕整地,畝施腐熟人畜糞肥1500-2000公斤,土肥混勻,開好排水溝。2-5月上旬,挖取健壯的一二年生野生竹種作種竹,每株留20-30厘米,保留蔸部及竹鞭帶土約5~10公斤,截去頂梢,留4-5盤枝,植入與竹蔸大小相等的栽植穴內,株、行距均為70厘米,畝植1300株左右。做到栽植時讓鞭根自然舒展,栽后及時澆足定根肥水。
合理施肥
施肥要做到“三看”:即看竹子長勢、產(chǎn)筍量、土質條件。一般在栽后每年的3月下旬結合松土除草畝用尿素、鉀肥各10~15公斤,磷肥50公斤均勻施于種竹的蔸、鞭際,以利筍芽壯長快發(fā);7-8月份,結合松土清鞭,畝施有機肥1500公斤,促筍芽萌發(fā)。生長過程中,如遇持續(xù)干旱,要適時適量澆、灌水抗旱,保持土壤濕潤;若遇長期陰雨積水,要及時疏溝排水,以防漬害,確保正常生長。
松土清鞭
每年的7-8月都要進行一次松土清鞭,深度視竹鞭在土層中的深淺而定,在松土的同時要截除老、弱鞭,并對生長健壯的露鞭給予理順后埋入土中。山竹的竹鞭一般在4-5年后便喪失發(fā)筍能力,故每隔3年須“清鞭”1次。并結合清鞭松土,施足有機肥,以利新鞭的生長和筍芽的萌發(fā)。
留養(yǎng)母竹
從第二年開始,逐年進行竹齡結構調整。應在出筍高峰期的后一時段做好留養(yǎng)母竹工作,一般每年每畝留養(yǎng)新母竹600-700株,并于秋、冬季間伐同數(shù)量的老母竹加工竹藝品增收,使每畝活立竹種量保持在1300株左右。
適時采收
當筍籜籜葉開始裂開,筍尖露出地表20~30厘米時即可采收。采收鮮嫩竹筍時要注意做到不傷鞭、 適時采收
不傷筍。采回后剝除筍殼,按每0.5~1公斤扎把裝入食品袋上市銷售。也可加工成干筍片、干筍絲后出售,利潤更高。
種植技巧
山竹的種子是單性繁殖的,所以山竹的繁殖為無性繁殖。土壤和水分要求山竹對土壤的適應性廣, 結在樹上的山竹
排水條件要求好,相對粘土,山竹更喜歡有機物豐富,ph值在5—6.5的砂壤。山竹在年降雨量2000—2500mm的熱帶雨林生長茂盛。最好的生長條件是溫暖、潮濕、無雨季的地區(qū)。病蟲害雌黃病會引起樹枝和樹干流出黃色滲液,如果樹皮損傷會導致果實變苦。 收獲山竹栽培后,7—12年開始結果。嫁接的,6年結果。
山竹盆栽種植方法誰比較懂
我們在吃山竹的時候留下中間的核,有的山竹核比較少,可以多收集幾個核,把果核清洗干凈,放在清水里浸泡,1天換一遍水,大概2周左右就能生出根來了,準備好介質(疏松透氣的土壤就可以,如果不想養(yǎng)大盆栽,素沙,蛭石,麥飯石等也可以,因為種子里還有基礎養(yǎng)分),然后將山竹種子埋進花盆中(將山竹的芽點朝上)覆土1厘米左右,澆透水即可。

把種好的山竹盆栽放到散射光處養(yǎng)護,大概10-15天以后,就能長出新芽來啦,這里需要著重說下,發(fā)芽的溫度也是非常重要的,一般來說發(fā)芽溫度在25℃左右最佳!

到這一步基本上山竹種子盆栽就算完成了,不過我們還需要了解它的一些知識。
山竹剛長出的葉子是紅色的,葉片比較亮,很好看,不過隨著山竹的植株上大,顏色會逐漸變成綠色,不過新出的芽都是紅色,等葉子長大就變成綠色。


還有就是山竹長得比較慢,所以花友需要有點耐心,已經(jīng)長成的山竹盆栽我們就要給予光照了,不需要再放在背陰的地方了。

南方適合種植山竹嗎?
土壤和水分要求決定山竹對土壤的適應性要廣,結在樹上的山竹排水條件要求好,相對粘土,山竹更喜歡有機物豐富,ph值在5—6.5的砂壤。
山竹在年降雨量2000—2500mm的熱帶雨林生長茂盛。最好的生長條件是溫暖、潮濕,無雨季的地區(qū)。
病蟲害雌黃病會引起樹枝和樹干流出黃色滲液,如果樹皮損傷會導致果實變苦。收獲山竹栽培后,7—12年開始結果。
嫁接的,6年結果。山竹壽命長達70年之久,但生長緩慢,從栽培到結果需要七、八年的時間,果實成熟期為5—10月,以8—10月產(chǎn)量較高。
山竹的種子是單性繁殖的,所以山竹的繁殖為無性繁殖。土壤和水分要求山竹對土壤的適應性廣,結在樹上的山竹排水條件要求好,相對粘土,山竹更喜歡有機物豐富,ph值在5—6.5的砂壤。
山竹在年降雨量2000—2500mm的熱帶雨林生長茂盛。山竹壽命長達70年之久,但生長緩慢,從栽培到結果需要七、八年的時間,果實成熟期為5—10月,以8—10月產(chǎn)量較高。
山竹樹高達10米,葉長橢圓形,厚革質,先端漸尖、全緣;花徑約5厘米,萼片4片,花瓣4片,肉質粉紅色;果實球形,直徑6—8厘米,深紫紅色果殼厚而韌,含單寧,可以入藥;果柄處有4片硬而內卷的大型革質萼片,果頂有星狀花紋,有4—8瓣不等。山竹樹可長到7-25米高,樹冠為圓形或圓錐形,樹皮為黑褐色,樹皮汁液為黃色,至少需要5-6年才可結果,而大多數(shù)則需要8-10年。
樹葉對生,長8-15厘米,為常綠厚葉,光澤皮革質感?;ㄖ睆?.5-5厘米,雄花或兩性花,兩性花生于嫩短枝的前端,1或2個。
萼片及花瓣4枚,為肉質黃色雜有紅色和淡粉色。一朵花中雄蕊數(shù)量多,雌蕊一個,柱頭4-8裂。
山竹果實成熟后,果實為直徑4-8厘米的球形,表面光滑,肉質萼片及外果皮內層的柱頭殘存,果皮很厚且極為堅硬,需用刀才能切開。其果皮為黑紫色或粉紅色,很厚,味苦,一般不食用;果肉為白色,瓣狀,外觀頗似蒜瓣,可食用,味道濃郁,清涼甜美,口感柔和,有質感。
山竹需要生長在4 °C以上的環(huán)境中,否則植株無法成活。我國臺灣、福建、四川(攀枝花)、廣東和云南也有引種或栽培。
如何種植山竹 種植山竹的方法技巧
繁殖方法
山竹的種子是單性繁殖的,為無性繁殖。主要方法有扦插法、嫁接法、壓條法、分株法。在春夏秋冬都可以進行移栽。
①扦插
剪取花卉的、莖、葉插入苗床中,使其生長為一棵完整的植株,這種方式叫扦插。用作扦插的材料(根、莖、葉),叫做插穗。
②嫁接
把一個植物體的芽或枝,接在另一株植物體上,使兩部分長成一株完整的植物體。接上的芽或枝葉叫接穗,被接的植物體叫砧木。
③壓條
利用母株枝條壓入土內,采取一定的方法,使其生根,從而得到新的植株的方法叫壓條。如貼梗海棠、夾竹桃、母株枝條多而長,壓入土中又有生根,因此,多采用壓條繁殖。壓條法操作方便,壓后不需要特殊的管理,成少率高,因此,它是木本花卉常用的一種繁殖方法。
④分株
分株繁殖是把花卉植株的蘗芽、球莖、根莖、匍匐莖等,從母株上分割下來,另行栽植而成獨立新株的方法。分株法分為全分法和半分法兩種。
山竹果樹北方可以種植?
不可以,山竹是典型的熱帶雨林型果樹,在25-35℃、相對濕度80%的環(huán)境下可以生長旺盛,20-25℃的溫度范圍也能滿足山竹生長的基本要求。
但是,當溫度降到20℃以下時,山竹生長會受到明顯的抑制;當溫度長期低于5℃或高于40℃時,會引起山竹植株的死亡。
早期生長需要弱光環(huán)境,蔭蔽度40%-75%最適宜山竹的生長。直接光照下,山竹的葉片,特別是新抽生的葉片,容易受強光照射而灼傷。
擴展資料:
繁殖方式
1、扦插:剪取花卉的、莖、葉插入苗床中,使其生長為一棵完整的植株,這種方式叫扦插。用作扦插的材料(根、莖、葉),叫做插穗。
2、嫁接:把一個植物體的芽或枝,接在另一株植物體上,使兩部分長成一株完整的植物體。接上的芽或枝葉叫接穗,被接的植物體叫砧木。
3、分株:分株繁殖是把花卉植株的蘗芽、球莖、根莖、匍匐莖等,從母株上分割下來,另行栽植而成獨立新株的方法。
云南那些地方可以種植山竹?
在云南能種植山竹的地方很少,目前只有在西雙版納的低海拔地區(qū)可以種植,注意事項: 一是優(yōu)良果樹苗要純正 要適應當?shù)刈匀画h(huán)境條件,一般科研單位和生產(chǎn)主管部門直接培育的苗木比較可信。
對個人經(jīng)銷的,要搞清苗木來源或接穗來源,確認可信后方可購買。 二是果樹苗的根系發(fā)達 有較多的側根和須根,且分布均勻,一二級苗應具有3條以上側根,根系不能失水。
三是選擇無病蟲害的果苗 屬檢疫范圍的苗木要有檢疫證明。四是選購無機械損傷的苗木 注意選購表面光滑的樹苗,即樹苗表面要茸毛少,不帶秋梢,以提高其抗寒能力。
注意苗木保濕情況,選擇樹皮新鮮,無皺劈的樹苗,防止失水、干枯,可提高成活率。五是避免買結果差的果苗 由于果苗價格較貴,在砧木種子緊缺的情況下,使用不適宜的果樹作砧木,樹苗長勢雖好,但不能早結果。
購買時要注意辨別,以免買到結果差的果苗。
中國有種植山竹嗎
山竹,熱帶常綠喬木,原產(chǎn)于馬來群島中的巽他群島和摩鹿加群島,由于盛產(chǎn)于南洋熱帶地區(qū),有“熱帶果后”之稱山竹的種子是單性繁殖的,所以山竹的繁殖為無性繁殖。
土壤和水分要求山竹對土壤的適應性廣,排水條件要求好,相對粘土,山竹更喜歡有機是豐富,ph值在5—6.5的砂壤。山竹在年降雨量2000—2500mm的熱帶雨林生長茂盛。
最好的生長條件是溫暖、潮濕、無雨季的地區(qū)。收獲山竹栽培后,7—12年開始結果。
嫁接的,6年結果。山竹的表皮開始轉紅表示其開始成熟。
表皮從粉紅轉黑時是采收的季節(jié)。產(chǎn)量每顆樹的產(chǎn)量,從60個果開始,到22年以上樹齡的1800個果。山竹對生長環(huán)境的要求有哪些,山竹要怎么種植?
山竹是屬于熱帶果樹,當前國內能栽種山竹的地方不多,想要了解山竹適宜生長的環(huán)境,是什么樣的,下面我就為大家介紹一下。
山竹的生長習性
山竹為藤黃屬小喬木植株,樹高12~20米,單性同株,雄花數(shù)朵簇生,凋謝會出現(xiàn)雌蕊。有研究發(fā)現(xiàn)所有山竹樹都帶有退化的雌蕊,是屬于孤雌生殖植物。就是未受精的雌花,可以直接發(fā)育成個體(無性繁殖的一種),因此種性很穩(wěn)定,實生苗就是沒有嫁接,也不容易變異。
山竹一般分布于低海拔地區(qū),對氣候環(huán)境要求非常嚴格。生長區(qū)適溫要求是4.5~37.5℃,產(chǎn)果期間如若低于20℃,生長會變得很緩慢。若在10℃以下低溫持續(xù)天數(shù)過久,次年開花結果會不正常,產(chǎn)量降低。生長期降到5~8℃或相對濕度低于40%,不利山竹生長,甚至死株。
山竹喜愛高濕,年降水要求高,需要1300~2500mm才能滿足生長,且不能有長時間的干旱,全年雨水分布要均勻。因此,在降水量少的地區(qū),需具備灌溉條件,土壤也不能太濕,地下水位要低于1.8米。另外,山竹也不喜歡生長在帶咸味的空氣沙質土、淤泥的環(huán)境,所以因遠離海邊的土壤較適宜栽種。
在斯里蘭卡低緯度區(qū),山竹采收期為5~6月,高海拔7~8月或9~10月,在印度有2個產(chǎn)果期,為7~10月和4~6月。泰國結果期為5~9月,海南果熟期為6~7月,當前國內海南的文昌、瓊海、萬寧、保亭等有種植。山竹從開花到結果,需要經(jīng)歷差不多3個月時間,此期間低于20℃不利產(chǎn)果。
如何種植好山竹
首先栽種的氣候,要滿足其生長的需求,特別是在其產(chǎn)果期,溫度要達到上述的要求,要是滿足不了,是無法種植好山竹的。
這也是為何國內當前山竹,只在熱帶的海南有商業(yè)生產(chǎn)。山竹栽種的難點在于幼苗期管理,幼苗山竹對溫度、濕度都較敏感,等進入成年結果的山竹樹相對來講,要求不會再那么苛刻。
山竹可采用種子播種,也可嫁接、扦插、壓條。種子繁殖較為常見,不過需要7~12年方可結果,而嫁接經(jīng)過6年的生長就可結果。山竹種子活力短,留在果肉內的種子其活力可保持3-5周,種子一旦取出后只能存活5天,因此采集種子后最好盡快播種。播種前先用水浸種一天,可提高發(fā)芽率。
將種子放入事先準備好的培育床,壤土的配置(要以砂、土、有機肥三者3:2:1的比例對其生長為宜)。山竹主根發(fā)達,但側根少,根毛亦少,增加有機肥的量并不會令苗更快速生長。此期間主要是澆水,直到其發(fā)芽并生長。
待萌發(fā)長出一對子葉,就要再移到長35cm以上的育苗袋中繼續(xù)培育。移苗時用泥土包住根,切忌傷到主根,否則不易成活或生長更為緩慢。幼苗培育期對水分的要求較高,需要時常澆水,若干燥缺水,常會有生長不良或是枯萎的情形,但也不能有積水,易爛根。
在苗圃中的幼苗,一般需要培育2年,再對其入土為宜。因山竹雖是熱帶果樹,但并非如一些人所認為的,需強光生長才會良好或快速。它們前期生長需要在有遮蔭環(huán)境下,遮蔭對山竹非常重要,一般需要在田間種植遮陰樹或其他的遮蔭措施。初期需遮蔭80%以上,長出2對4片葉后,可減少遮蔭至60-70%,1年后減少至50%,定植前一個月再減少到30%。
遮蔭對幼苗生長極為重要,幼苗在強光下易枯萎死亡,種植后的幼苗也需要充分的遮蔽,以提高成活率。進入結果后就不需要遮蔭,在全日照下正常生長。
也可在半年后就對其定植,但要注意只能在早晨、傍晚讓其幼苗淋浴在陽光底下,要避免正午陽光直射。挖一個深寬長各為70cm的種植穴,在要對其定植前一周放入20公斤的有機肥及NPK肥料(15:5:15)100g和土壤拌勻覆土3/4放置,作為幼苗前期生長的底肥。
將幼苗培育袋割破,緩慢取出最好別讓土塊破裂,將其放入穴中間,然后將土壤堆入,直到浸入苗莖的基部。再踏實土壤,澆透水再用塑料膜覆蓋土, 可起來保水保肥及防雜草的作用。
定植之后要做的就是遮蔭、澆水,因幼苗吸水能力較弱,這期間水分的供應最為重要。但需注意,不宜在中午去完成澆水,早晚進行就可。在定植成活后,隔半年就要施一次肥料,肥類還是以NPK為輔,糞肥等有機肥為主。
結論:
山竹是適生長在熱帶雨林的果樹,需要氣溫高,濕度大才利于生長。在對山竹培育時,并不像一些人所想的,要有充足的光照,才能讓山竹生長。適度遮蔭的環(huán)境,才利于山竹的生長,只有等進入結果期,才適合暴露在全日光的環(huán)境下。